第581章 两京制(上)(1 / 2)

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1021 字 1个月前

“瞻壑,既然陛下早就试探过你的态度,现在你去找他也没有任何用处,反而可能让你们撕破脸皮,所以干脆你就别出面了!”

朱勇考虑再三,终于对朱瞻壑劝说道。

他知道朱瞻壑和朱高炽的感情很深厚,如果两人因迁都的事闹翻,朱瞻壑肯定会十分难过,所以朱勇才会劝朱瞻壑不要进宫去见朱高炽。

不过朱瞻壑听后却摇了摇头道:“不!这件事我必须出面,当初皇爷爷为了迁都,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精力,顶住无数人的反对,才好不容易迁都到北京,我绝不容许任何人破坏这个决定!”

朱瞻壑已经想清楚了,迁都的事非同小可,这件事不但关系到朱棣的政绩,同时也关系到大明的未来,所以哪怕明知不可为,他也要向朱高炽表达自己的态度。

朱勇最了解朱瞻壑,听到他这么说,也知道他的心意已决,再劝也没有用,所以最后只能叹息道:“好吧,那你进宫后自己斟酌,最好不要把事情闹的太僵。”

朱瞻壑点点头,随后让人备车,他单独一人进到宫中。

当朱瞻壑来到武英殿时,没等他进到大殿,就听到殿中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声,听声音似乎是朱瞻基?

于是朱瞻壑迈步进到大殿,果然只见朱瞻基涨红着一张脸,正在大声向朱高炽陈述定都北京的重要性,以及南京做为国都的弊端。

朱瞻壑没有打断朱瞻基,而是站在一旁静静的听着,看得出来,朱瞻基和他一样,同样都是定都北京的支持者,毕竟他是朱棣一手带大的,该有的眼界还是有的。

“父皇,迁都北京不但是皇爷爷的决定,同样也是太祖皇帝未完的遗愿,毕竟当初太祖皇帝在位时,就多次派人前往北方,挑选迁都的地点,若他老人家泉下有知,肯定也会赞同皇爷爷的决定!”

最后朱瞻基长吸口气,这才语气坚定的总结道。

“大伯,我认为大哥说的很对,当初皇爷爷历经艰险,好不容易才将国都迁到北京,绝不可轻易放弃!”

朱瞻壑这时也站出来赞同道。

他也没想到朱瞻基会反对迁回南京,这也算是个意外之喜,毕竟他们两个人一起反对,总比一个人要强。

面对儿子和侄子的共同反对,坐在书案后的朱高炽却懒洋洋的打了个哈欠,随后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品了一口,这才慢悠悠的开口道:“你们两个说的很有道理,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朕的感受?”

“父皇这是何意?我们反对迁都,正是从大明的利益考虑啊!”

朱瞻基这时一头雾水的问道。

朱高炽可是皇帝,代表着大明的利益,若是放弃北京,迁回南京的话,肯定会损害大明的利益。

“你们难道忘了吗,年前那场风寒,差点要了我的命,北京这边的冬天对我来说,实在太冷了,若是再呆下去,恐怕我迟早都要病死在北京,你们难道希望我做一个短命的皇帝吗?”

只见朱高炽脸色一沉,当即向朱瞻基和朱瞻壑两人质问道。

“这……”

朱瞻基闻言也是一脸的目瞪口呆,他没想到父亲竟然以他的身体原因而选择迁都,这未免也太儿戏了?

可仔细一想,似乎又挺有道理,毕竟皇帝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,所以皇帝的身体健康,同样也关系到大明的稳定,因此朱高炽以自己的健康做为迁都的理由,别人也同样挑不出毛病。

“大伯,您的健康当然重要,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!”

没想到朱瞻壑这时再次站出来道。

“哦?瞻壑你有什么办法?”

朱高炽眉毛一挑,颇有兴趣的向他问道。

“大伯您既然不喜欢北京的冬天,那不如就在冬天时前去南京,等到开春之后再回北京,毕竟两边都是京城,到时大伯您在路上还能巡视地方,可谓是一举数得!”

朱瞻壑开口回答道,他也是灵机一动,才想到这个应对的办法。

“不可,如果照瞻壑你的办法,大哥一年要在南京和北京之间来回一次,岂不是太辛苦了?”

没想到一直没有开口的朱高燧这时忽然站出来反对道。

显然他是支持迁回南京,最好永远别再回北京。因为这符合他的利益,比如朱高炽迁回南京后,大明的政治中心南移,距离日本就远多了,到时他在日本想做什么事都更加的方便,甚至随时都可能脱离大明的掌控,自己在海外自立门户。

“三叔,现在船运发达,走海路十分快捷方便,当然大伯以安全为重,所以最好走河运,刚好现在运河不用运粮了,河面上都空了,大伯一路坐船南下,几乎和宫里没什么区别!”

朱瞻壑却反驳道。

河运十分的平稳,以朱高炽的身份,完全可以给他特制一艘龙船,几乎相当于一座移动的宫殿,的确和宫里没什么两样。

“可皇帝在两地来回奔波,这也没有先例啊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