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6章 设局(1 / 2)

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1005 字 1个月前

武英殿内,朱棣把朱高炽和朱瞻壑,以及整个内阁全都叫过来了,共同分析手中的这份情报。

“都说说吧,阿鲁台意欲南下,你们不会还是想让朕坐视不礼吧?”

朱瞻壑扫视了一下众人,随后这才冷笑一声反问道。

“陛下,这份情报可信吗?”

没想到兵部尚书方宾这时

“这是锦衣卫潜伏在阿鲁台身边的探子,冒死才送出来的消息,你觉得可不可信?”

朱棣再次没好气的反问道。

他对这个方宾是越来越不满意了,相比金忠简直差太多了,所以他已经在心中暗下决定,等到这次事后,一定要把他换掉。

“父皇息怒,既然情报准确,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提前做好准备,比如可以向兴和派驻大军驻扎,抵御阿鲁台的进攻!”

朱高炽这时也开口道。

不过对于朱高炽的回答,朱棣却气的一瞪眼道:“糊涂,对方都打上门来了,你竟然只想着防守?这么好的机会,你就没想过把阿鲁台彻底的留下?”

朱棣的话一出口,旁边的朱瞻壑也是暗自点头,这才是他想要的效果。

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道,阿鲁台三月入侵兴和的情报,其实是他安排刘苛,通过锦衣卫之手传递过来的,甚至为了让情报更可信,还动用了一些潜伏在草原上的探子。

朱高炽被朱棣骂的唯唯而退,夏元吉和方宾等人,这时也不敢再反对出兵了,毕竟阿鲁台都要杀上门了,这时候肯定要出兵。

“陛下,如果情报无误,那么我们已经占尽先机,臣以为可以在兴和做局,将阿鲁台的人马一网打尽,经此一战,至少可保边疆十年太平!”

张辅这时终于站出来献计道。

“不错,朕也是这么打算的!”

朱棣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,随后让人取来兴和的地图,与张辅商量起具体的出兵事宜。

朱高炽和夏元吉等人根本插不上话,只能在一旁静听。

朱棣与张辅很快就商议出一个计划,其实很简单,就是表面上一切如常,避免引起阿鲁台的怀疑。

但是却外松内紧,在兴和城外埋伏一支大军,等到阿鲁台攻打兴和时,到时埋伏的大军杀出,直接里应外和,将阿鲁台彻底消灭在兴和城下。

当然整个计划看起来简单,但真要实施的话,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最重要的就是保密,毕竟大批的兵马调动,想要掩人耳目十分困难,但幸好是在大明国内调动,只要用一些手段,还是可以做到的。

所以在计划制定出来之后,朱棣直接吩咐夏元吉与方宾等人,他们需要做好后勤方面的事情,对此内阁也不敢有任何的异议。

不过在最后朱棣却宣布,自己要亲自领兵出生兴和时,却遭到了朱高炽和夏元吉等人的反对,但朱棣却大手一挥,根本不顾他们的反对,最后不但要亲自带兵,而且还带上了朱瞻壑。

朱瞻壑早就知道会是这种结果,朱棣憋了这么多年,好不容易找到出兵的机会,肯定要亲自上阵,至于他,上次朱棣早就说过了,要带他上战场见识一番,所以朱瞻壑也没办法拒绝。

出兵的计划确定,随着朱棣的一声令下,整个大明立刻动员起来,虽然因为保密,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,但其实水面下已经风起云涌。

因为这次是秘密行军,因此朱棣准备出动五万大军,算是历次北征规模最小的一次了。

兴和距离北京并不远,与张家口紧挨着,南边就是大同,本来这里是草原人的地盘,后来朱棣驱逐草原人,在兴和筑城,并驻扎重兵,成为大明北疆的军事重镇。

朱棣调集的五万大军分为两路,这两路大军打着换防的旗号,一路从京城赶往张家口,另一路则是从大同出发,经阳高进入兴和境内。

两路大路昼伏夜出,十分顺利的进入到预定位置。

朱棣在安排好京城的事情后,命朱高炽监国,然后与朱瞻壑悄悄带着人马离开了京城。

朱瞻壑以前虽然也打过仗,但他经历的大都是水战,而且主要负责后勤事务,几乎没有亲临过战场,也是

因此在与朱棣一同离京时,他心中也十分的激动,身为男人,哪个没有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梦想?

不过很快朱瞻壑就后悔了,特别是出了北京城后,一路上骑着马跟在大队伍中,看起来威风凛凛,但一段时间后,就会觉得又累又无聊。

特别是骑马,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,以前朱瞻壑出远门,要么乘船要么乘车,就算偶尔骑马,累了也可以休息。

但是行军却不行,连朱棣都骑马而行,朱瞻壑肯定不好意思乘车,累了也只能强忍着,结果几天下来,两条大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。

而且大军的行进速度并不快,一天走个几十上百里都很正常,有时候还会因为车马太多,导致道路拥堵。

更糟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