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四章 卢照邻社死事件(2 / 3)

盛唐大公主 湛阳 2061 字 10个月前

眼睛,站起身拉开窗帘看了看,感觉路上的一些富贵公子哥们都在一脸不可思议的说着什么。 值得一提的是,李月辰发明的折扇如今已经从宫里流落到了外面,并且被成功的仿制了出来。 只不过因为扇面需要用到丝绸,造价有些昂贵,所以一般人用不起而已。 但很快就有不少公子哥们发现了这玩意儿是个装逼利器,所以几乎到了纨绔们人手一把的地步。 但这即将十月的天气还在手里拿着这玩意儿……虽然说没有打开吧,但还是让李月辰感觉有些怪异。 正心中好奇着,突然之间看到四五个公子哥结伴往旁边的酒肆而去。 李月辰咧嘴一笑,掀开车帘,对旁边跟着的监门卫招了招手。 “殿下有何吩咐?” “去把那人给我叫来!”李月辰指了指几个公子哥中间的刘晃,“就最瘦的那个!” “喏!” 监门卫答应一声,径直向即将进入酒肆的刘晃走去。 刘晃跟着自己的狐朋狗友正准备进门,突然看到一个身穿便衣手持横刀之人拦在了面前。 “你是何人?”刘晃抬头问道,“为何在此拦我等去路?” “小郎君,有人请您过去一趟。”监门卫行礼回答道。 旁边的朋友直接开口道:“哟,好大的架子,知道……” 刘晃抬手拦住旁边的朋友,他看这监门卫有些面熟,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,于是上前两步,低声问道:“何人?” 监门卫也低声回答:“公主殿下,马车就在坊门之外。” 刘晃点点头,转过头对朋友们微微行个礼:“好了,你们先进去,我去一趟,随后就来!” 说着,便一路小跑来到马车前,恭敬的行礼道:“见过……” “免了,先上来吧!”李月辰的声音从马车里传了出来。 刘晃答应一声,爬上车架,掀开门帘进入其中。 进来之后还是恭敬的行了个礼,随后才跪坐在门口处。 “不知殿下有何吩咐?”刘晃看着她问道。 “今日我回来,看这到处都是笑声,是发生喜事了?”李月辰问道。 刘晃微微一笑,伸手从怀中拿出一张纸:“并非喜事,而是……” 一边将手中的纸递了过来,一边轻轻解释起来。 听完了他的解释,李月辰点点头表示明白了。 简单地说,就是有个叫卢照邻的,社死了! 说起来这名字很耳熟啊,好像以前在语文书上见过好几次。 原因好像是他前些年在巴蜀那边把一个女孩子的肚子给搞大了,然后就失踪了。 而恰好前段时间骆宾王途径巴蜀,遇见了那个被他始乱终弃的女人,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,马上写诗开喷。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,这首诗在这几天传到了洛阳,并且很快就在市井之间流传开来。 这也算是这年头为数不多的明星八卦了,一时之间整个洛阳城基本都在讨论这件事情。 刚刚刘晃递过来的纸上写的就是这首诗,名叫《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》,字数不少,挺长的。 李月辰大概看了一眼,虽然她对诗词这东西一向不了解,但也能看出大概意思就是说他移情别恋,始乱终弃等等…… 古人的娱乐生活很匮乏,所以明星八卦一般都能聊上好多天甚至好几年,看来这位主人公应该有的受了。 搞清楚了事情之后,李月辰也没有在这里多待,随意聊了几句之后就回宫了。 回到了安福殿,李月辰看到两个姐姐和上官婉儿都在,便跟她们聊了聊刚刚听到的八卦,随后还将那首诗拿出来给她们看。 两个姐姐的关注点明显不一样,比起这首诗,宣城公主更在意的这件事情本身。 而义阳公主则是对那首诗大家赞赏。 上官婉儿也保持同样的态度,说这首诗文采斐然什么的。 李月辰也闲着没事,便坐下跟她们聊了起来。 直到吃过晚饭之后,义阳公主和上官婉儿还在解读这首诗,似乎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去探寻背后的故事。 李月辰突然想到一个问题,出了这种事情,那这个卢照邻日后还有脸出去见人吗? 不如说,在这看重名声的古代,他以后还能继续生活吗? 李月辰想这些的原因是为了以后,毕竟大唐的首都在长安,她不可能永远呆在这里的。 所以以后肯定要请一个老师来教导那些孩子们,自己也不知道谁有那个能力教得好他们。 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,卢照邻既然是不少人都认识的才俊,文化底蕴自然不用多说。 如果能让他到自己未来想要建立的学校当个老师的话,那就再好不过了! 想到这里,李月辰忍不住点了点头。 临睡前,对福来安排道:“明日去打听一下这个卢照邻人在何处,我想见他一面。” “喏!”福来答应一声。 第二天,李月辰跑去了军器监,看看自己想要的唐刀打造的如何了。 这个年代想要打一把好武器是很慢的,尤其是这种公主点名要送给圣人的礼物,更是半点马虎不得。 虽然已经开工了,但现在也才刚刚开始,甚至都还没有成型,工匠们还在不停的锻打着。 看着铁匠们将烧红的铁块放在铁毡上来回不停的敲打,李月辰忍不住心中惊讶,好家伙,这所谓的“百炼钢”不会真的是要折叠锻打一百次吧? 不过她对这个也不太清楚,只是军器监的监丞信誓旦旦的保证肯定能在年底做出来。 他都这么说了,李月辰也没有多问,这东西本身也不是有难度的玩意儿,完全可以相信他们这些专业人员。 出了军器监,李月辰打算去问问高炉试验品的方案他们拿出来了没有。 这么多天了他们也没个信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害怕做不好而被怪罪,